当前位置: 首页 > 重要新闻

宁波:“真金”换得中医药发展“真经”

时间:2024-04-15 09:51:00 作者:liujian 点击浏览:

  

多年来,浙江宁波市财政对每中医门诊人次补15元,每中医住院床日补30元,既让百姓得了实惠,也实现了中医机构良性发展——


前些日子,家住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的张大妈来到宁波市中医院调理肠胃,细心的她发现,同样7服中药,过去差不多要200元,现在只要130元左右,便宜了不少,挂号时多了个辨证论治费,不过可以纳入医保,整体下来,看中医十分实惠。

既要最大力度让百姓得实惠,又要中医医院等医疗机构实现良性发展,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曾是摆在宁波市中医药改革发展道路上的一道“待解题”。

历经14年的探索实践,有这样一组数据可以说明宁波“破题”的“底气”:目前,市财政对同级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按每中医门诊人次15元、每中医住院床日3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市县两级财政每年下拨的补助经费在6000万元左右。

“2010年,宁波在全国率先实施中医专科工作量补助政策。”宁波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应黎明介绍,中医药“以量定补”财政补偿政策成为浙江省医改典型案例。市级财政大力补贴中医药事业,这样的尝试在全国少有,让中医药综合改革的目光聚焦到宁波。

一份实施14年的财政补助

2009年5月,《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印发,全面系统阐明了党和国家对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方针政策,全国上下积极落实意见,宁波市更是立刻出台具体措施。

“我们当时想,配套落实政策必须实际,最好有经常性经费。”应黎明回忆,当时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卫生局多次和市财政局沟通谋划。2010年,宁波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在全国率先实施中医专科工作量补助政策(“以量定补”政策),增加中医药经常性经费,由市、县两级财政分别对同级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进行专项补助,看1次中医门诊补8块钱,中医收治1个住院患者每天补15元钱。

“这些钱直接给到医院,鼓励医院用中医、引导老百姓看中医。”2016年,浙江首个地市级中医药管理局——宁波市中医药管理局成立,首任局长徐伟民点出政策的价值。

与西医医疗服务相比,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相对较少、收费相对低廉,使公立医疗机构发展中医药面临一定的困境。“政府要重视,卫生健康委、财政等相关部门共同谋划,积极建设多元投入保障机制,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应黎明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出台的背景下,宁波市委、市政府于2021年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把补助标准翻了一番,将每中医门诊人次、每中医住院床日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15元和30元。

政策是指挥棒,“真金白银”的补助直接提高医院使用中医药的积极性。“通过财政补偿,减轻医院负担,降低对药品和耗材等收入的依赖,有利于减少过度医疗和不合理收费的现象。”宁波市中医院党委书记徐军介绍,以近两年数据为例,宁波市中医院2022年中医专科工作量补助金额达到2041万元,2023年达到2269万元。

宁波市中医院改革发展得到资金支持,医疗业务增长快速,住院和门诊人次双提高,医院收入结构得到极大优化,2023年中医药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33.03%,比去年提高4.12个百分点,西药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下降明显,医院逐步向有盈余发展,在最新国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中获A+等级,全国排名第11名。

此外,医院有更多财力投入在运营管理、学术科研、人才培养上。2022年,宁波市中医院在学科建设方面的投入经费就达608万元,还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浙江省政府共建肾精亏虚证重点实验室,“地市级建设中医药研究院的不多,我们多次争取支持,建设了宁波市中医药研究院、市名中医馆等一批高质量的传承创新平台,为医院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徐军说。

一派发展中医的繁荣景象

在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等待小儿推拿的患儿和家属排起长队,中医药在妇产、儿科、保健“三位一体”格局下发挥着独特优势,深受百姓欢迎。

宁波市一直有对儿科专科工作量给予财政补贴的基础,而在2021年,“以量定补”政策的“单价”上涨了,补助范围也从综合性医院和中医医院拓展至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在内的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如此,妇儿医院获得了补助政策的“双重加持”。

“也许我们的中医实力算不上特别强,但是覆盖面广、普及性高,90%住院病人接受中医药治疗和康复项目。”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副院长吴姗姗表示,医院发展中医的侧重点是利用适宜技术,在辅助生殖、乳房护理、小儿推拿方面给病人带来实效,又对医院整体绩效有所助益,渐渐形成医生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内生动力。

“以量定补”政策坚持市县一体、分级保障,两级财政补助标准是相同的,市一级补助和县区一级补助相同。“有这样的政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使用中医药的积极性都提高了,中医药氛围更浓厚。”徐伟民说。

这样一来,不少基层医疗机构开始琢磨用中医特色打出“招牌”,发展小针刀、针灸、推拿等技术,中医疗法在患者间有口皆碑。目前,宁波市已建成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146个,打造旗舰中医馆10个,市县两级均创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实现“满堂红”目标。

宁波市第二医院是该市最早的综合医院,中医相关科室主要包括中医科、推拿科、康复科、中西医结合肝病科。财政补助大大给予了综合医院发展中医的信心。“说明政府对中医还是很重视的。”宁波市第二医院副院长沈毅解释,“今年中医科主任也想开住院床位,评估患者数量、医务人员素质后,初步决定拿出13张床。”沈毅说,医院深刻认识到,只有门诊很难将学科发展建设起来,所以鼎力支持中医科开设床位。

2010年后,财政补贴政策鼓舞了更多西医人员,“西学中”的风吹到了各类医疗机构。

2023年9月,宁波市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中心副主任医师苏辉接诊一位十几岁的阑尾脓肿患者。苏辉没有选择单纯的抗炎治疗,而是配合使用大黄牡丹汤,成功让患者的阑尾脓肿炎症消退,这得益于苏辉在2017年到2020年参加“西学中”培训的学习成果。一直对中医感兴趣的他,学成归来将中医药引入肝脏肿瘤的术后康复,特别是通过穴位贴敷促进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在临床获得广泛好评。

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也有许多医务人员投入“西学中”的行列,已有儿科、妇产科及外科8名医师获得浙江省级西学中培训合格证书,回到业务岗位上能开展中医药工作;还与浙江中医药大学继教学院联合举办护理人员学中医培训班,培养中医护理人才195人,满足各科临床的中医药需求。

“浙江有27个西学中培训基地,取得‘西学中’合格证书的职业医师可以在中医门诊出诊,可以开中药饮片和协定方。”浙江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董华根介绍,“西学中”人员是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培养中医药人才,扩大补贴政策覆盖面,全市中医药氛围愈发浓厚。

一条走在全国前列的经验

宁波的“以量定补”财政补偿政策在2023年浙江省中医药工作会议上获得了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的肯定,并陆续在浙江省内包括嘉兴市、绍兴市、金华市、衢州市等其他地市推广。

为了扶持中医药事业,宁波市拿出过不少激励政策和实施方案,连续出台《宁波市中医传统特色学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宁波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等文件,还积极落实浙江省医疗保障局推行的住院DRG支付中医激励政策、中医门诊辨证论治费纳入医保基金支付。

如此一来,对医院来说,“中治率”成为衡量标准。“中治率”即中医医疗机构住院中药饮片、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中成药三项收入之和占住院医疗收入比例,中医药治疗费用比例越高,医保激励力度越大;对市民而言,门诊挂号看病的药费变少了,中医药服务更可及;对中医药医务人员来说,医疗活动和知识价值得到尊重,充分调动他们开展中医药服务主动性。

“全面落实对公立医疗机构中医专科工作量补助政策,激发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展中医学科、进行科研创新的积极性,走中医药特色服务道路。”宁波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吴敏说。2023年,宁波全市中医医院总诊疗量较2022年增长8.52%,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即公立中医医院区县(市)全覆盖,二级以上综合(专科)医院中医科和中药房全覆盖,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全覆盖。

宁波先行先试的改革精神和传承创新的实践探索,让该市获批了建设浙江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市,入选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获得中央财政2亿元补助资金,将重点在传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人才队伍培养、创新中医药服务等方面发力,不断探索中医药综合改革的实招硬招。(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记者:张昕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国家机关举报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39健康网搜狐健康新浪健康网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