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文化

李炳与焦循 从救命之恩到知遇之恩

时间:2022-04-22 12:42:47 作者:吴祝平 点击浏览:

  

  李炳为清代扬州名医,字振声,号西垣,江苏仪征人,生于清雍正七年(1729),卒于清嘉庆十年(1805)。李炳少年学医,医术高超,著有《金匮要略注》《西垣医案》《辨疫琐言》。
  焦循,字理堂,一字里堂。江苏扬州人,生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卒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清乾嘉年间著名学者,于经史、历算、方志、训诂之学等有极深造诣,有“通儒”之称。焦循喜医,辑三国吴普所撰本草,名《吴氏本草》。
  李炳长焦循三十四岁,年龄上的差异并不影响他们日益增长的情谊,他们时常共同谈“医”论“易”。
  李炳曾多次为焦炳及其家人诊治疾病,救命于危急之间,同时也让焦循见证了李炳的高超医技和医德担当。
  李炳去世后,焦循以自己的学术能力和社会影响,整理李炳的医案等著作,宣扬李炳的高尚德行,让后人得以目睹名医李炳的风采,使得李炳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生命。焦循所著《李翁医记》一书,记载了李炳为其家人诊病的医案数则,详细而生动,夹叙夹议,现转述如下,与各位读者共享。
  救命之恩
  嘉庆二年(1797),焦循之妻妊娠,忽然呕吐不已,且呕吐时必昏厥,每日十几次,已七昼夜不进饮食,进食即吐,有时吐蛔,每日给药,皆无效,昏厥日重。
  焦循急忙请来李炳,李炳望闻问切良久,力排众议,开方选药,催促给焦循之妻服用,并且说:服药后必定熟睡。在场有人质疑他说话武断,然而焦循之妻服药后片刻果然入睡。已连续七昼夜未能闭眼的焦妻,此时呼声传于房外,全家相庆。然而后来又突发变故,焦妻约二更时睡醒,突然大声呼叫,两眼上翻,双手抽搐,摇头面赤而昏厥。在场有人对李炳喧嚷嘲讽。但李炳心中自有把握,他对焦循耳语道:不用担心。不久后,焦妻之病果霍然而愈。
  次年四月某日,焦妻产下一女。产后焦妻再次如前发急病,未及一天便仅留呼吸,生命垂危。焦循又急忙去请李炳,李炳来诊后,速给药。焦妻急服下,霍然而愈。
  十三年之后,又一场灾难降临焦家。嘉庆十年(1805)闰六月,焦循幼孙病,被他医误治而死。仅过一月,焦循之子焦廷琥又病。李炳初以中暑治疗,不效。再用他方,仍不应。次日,李炳清晨即至,摒弃在场其他医生的建议,坚定地开出自己的药方。李炳说,焦廷琥病情危急,今天我必须治愈此病才能离开。李炳急急取来药,光着脚,敞着上衣,亲自加水调火,监督煎制。其间,李炳为焦廷琥诊脉七八次,药煎成后,又诊脉良久,亲自持药给焦廷琥送服。焦廷琥服后终愈。
  焦循的儿子刚大病初定,儿媳突然又大呼遍体麻木,目不识人,腹中胎气上冲,喘促欲笑。此时已经半夜三更,李炳刚刚离开焦家,闻听焦循儿媳的状况后,赶紧又赶回焦家。他诊察良久,开方用药,焦循的儿媳服药后,最终病去胎安。
  以上是焦循所著《李翁医记》卷上医案中最惊心动魄的部分。李炳两次出手救焦循之妻,时隔十三年,又挽救焦循的儿子、儿媳于急难重症之中。这些医案篇幅之长超过其他医案之和,叙述详细生动。以焦循之文字功底,加之其喜医、知医,医案记载的真实性及准确性不容置疑。
  知遇之恩
  李炳救焦循儿子、儿媳命后,不足一月,于嘉庆十年(1805)秋七月突发重病而亡。焦循一家悲痛万分。在焦循为李炳撰写的《名医李君墓志铭》中,焦循饱含深情地写道:李炳病逝那日,我全家人皆为之哭泣。周围有乡亲在路边哭泣,那都是李炳救活的。《名医李君墓志铭》高度评价李炳人品、医技,为我们留下了研究李炳的宝贵资料。
  李炳去世后,焦循著《李翁医记》二卷。上卷收录李炳为焦循及其家人诊治的医案,为焦循亲录。下卷为“得诸传闻者异其辞”,就是收集整理李炳的医篇案,共二十三则。《李翁医记》的部分内容先载于焦循的日记、笔记中,李炳去世后,焦循将其整理成书。这从《李翁医记》中所记载的李炳救治焦廷琥的医案时间可以推定。
  李炳去世一年后,即嘉庆十一年(1806),李炳所著《辨疫琐言》(附《李翁医记》)得以刊印,这是至今存世的唯一一部李炳医著。李炳主张用清轻开肺、芳香辟秽为主治疗疫病,并在书中创用清气饮方。《辨疫锁言》成为继吴又可《温疫论》之后温病学领域重要的著作,此书的刊刻出版与焦循的大力推动有关。三年后,即嘉庆十三年(1808),在阮元的资助下,《李翁医记》与《北湖小志》一起刊刻印行。
  又二年,焦循参与《重修扬州府志》编纂,李炳被收入“人物·艺术”之中,篇幅较长,内容除包含《李翁医记》《名医李君墓志铭》部分内容外,还收录了另外四则医案。至此,扬州名医李炳的事迹永远留在了史册之中。
  焦循与李炳相识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至嘉庆十年(1805)李炳去世结束。在二人长达二十七年的交往中,焦循亲眼目睹李炳专心于医、一意救人的事迹,也目睹了李炳坎坷的人生道路,二人之间结下深厚的情谊。
  焦循对李炳评价道:“余尝南游吴越,北及燕齐,见医者多矣。持一药,曰服之必熟睡,曰药入口痛必平,曰服之必愈,危急在旦夕,而争命于须臾转移之机,其应如响,翁之外有几人能乎哉?”焦循说,我从南到北,见过的医生很多,然而能像李炳这样的有几人?这是对李炳的最高评价,对李炳发自内心的认可与敬佩。即使在当代,能达到李炳之境界的医生又能有几人?
  对焦循全家来说,李炳对其有救命之恩;对李炳来说,焦循对其何尝不是知遇之恩?

(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国家机关举报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39健康网搜狐健康新浪健康网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