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文化

大儒苏东坡的中医情怀

时间:2023-05-22 13:42:00 作者:liujian 点击浏览:

  

苏轼号东坡居士,他不仅是宋代的大文豪,同时还是宋代“儒而知医”的代表性人物。他有着丰富的中医药知识,不但体现在日常养生习惯中,在岭南为官时更是不遗余力地在当地传播中医文化,惠泽一方百姓。

“苏式”养生 推陈出新

苏东坡非常注重日常调养,他所创立的“胎息法”对心神养护有着良好的效果。这种养护方法,是运用呼吸吐纳之术,在特定的时间,通过调息动念并配合相应的穴位按摩,以达到对身体的保养功效。这一养生方法在《苏沈良方》中有所记载,即每夜子时后,调整呼吸吐纳并“以左手熟摩两脚心,(此涌泉穴上彻顶门气诀之妙)及脐下腰脊间,皆令热彻”。书中所说的穴位,位于脚底处的涌泉穴,而脐下腰脊间则是任督二脉所经之处,在调息运气的同时按摩此穴位与经脉,能促进体内气血流动,达到血气畅通的功效。

中医认为,人体进入胎息以后,在生理和心理上要经过“推陈出新”的过程,一方面,排出体内不利于健康的“浊”,另一方面则促进生出新的元气,由此达到延年益寿的养生目的。可见,苏东坡对中医经络穴位有着深入的认知,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

种植药材 改善陋俗

苏轼在岭南为官时,当地医疗条件落后,老百姓经常病而无药,苏轼在给友人写的信中指出了岭南缺药的现象:“惠州风土差善,山水秀遂,食物粗有,但少药尔。”可以想见其时岭南医药紧缺的困境。

为了能让当地百姓生病时及时获得药物治疗,苏东坡想尽了各种方法。如短期内,他把自己所得的药物节省下来分给有需要的百姓,有时甚至宁愿自己忍受病痛之苦,而把仅有的药物施与他人。由于身处物质条件困顿的岭南之地,日常蓄药成了他的一种习惯。正如其所言,“无病而多蓄药,不饮而多酿酒,劳己以为人”“闲居蓄百毒,救彼跛与盲”,苏轼为民解忧的意识可见一斑。然而,仅靠日常的蓄药虽能救燃眉之急,却无法解决远虑,为此,苏东坡便亲自耕植药材。他自辟园圃,种植了地黄、人参、枸杞子、甘草等中草药,还以药材为题赋诗:“上党天下脊,辽东真井底……移根到罗浮,越水灌清泚……上糜身辅吾生,既食首重稽。”苏东坡耕种施药的行为给当时贫瘠缺药的岭南带来了“及时雨”。

此外,苏东坡还发现,岭南缺医少药的现象还与当地的一些风俗观念有着莫大关系,这些遗留的早期风俗对当时百姓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相较于中原地区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岭南地区有着与之差异极大的巫医风气。面对疾病时,当地百姓往往求助于鬼神祭祀而非寻医问药,《宋史·列传·卷二百三十七》中记载:“岭南风俗,病者祷神不服药。”而“祷神”的仪式常常是通过杀牛来完成。苏东坡在文章《书柳子厚〈牛赋〉后》中对这一风俗进行了详细描绘:“岭外俗皆恬杀牛……既至海南,耕者与屠者常相半。病不饮药,但杀牛以祷,富者至杀十数牛……以巫为医,以牛为药。间有饮药者,巫辄云:‘神怒,病不可复治。’亲戚皆为却药,禁医不得入门,人、牛皆死而后已……哀哉!”苏东坡对这种劳民伤财而耽误治病的陋俗感到非常痛心,于是,他在这篇赋文中附上自己所写的跋,将其交与僧人道赟,令其在民众间传播。

教设病坊 治水防疫

在古代,岭南被称为烟瘴之地,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也更容易发生瘟疫。苏东坡在岭南积累了丰富的防疫知识,他利用自己的经验与智慧,为改善当地的医疗环境作出了贡献。

当流行病发展起来时,对病者进行集中安顿、集中医治能有效减缓疫病的传播。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积累了丰富的相关经验。当时杭州遭逢大旱,不久即暴发瘟疫。时任杭州知州的苏东坡集资兴建了安乐坊,用于收治病患。安乐坊不仅提高了治疗疫病的效率,同时也成了我国史上公办医院的雏形。后来,当苏东坡到岭南为官时,便将设病坊进行治疗的经验在广州推广,有效地改善了当地落后的医疗设施。当年,广州疫病肆起,苏东坡的友人王敏仲时任广州知州,写信求助苏东坡。苏东坡便回信建议“擘划一病院,要须有岁入课利供之,乃长久之利”,同时,还推举了善于防疫的人士负责医疗事务。在苏东坡的倡议下,病坊的配备完善了起来,疫病也终于得到了有效控制。

苏东坡不仅在政策上改善岭南地区的医疗硬件,同时还从源头上改善当地人的生活卫生条件。他从好友罗浮道士邓守安处了解到广州的饮水情况,又从王敏仲信中得知:“广州一城人,好饮咸苦水,春夏疾疫时,所损多矣。”反映了广州由于饮水不卫生而导致疾疫流行的情况。于是,苏东坡提出建设一项引水工程:“于岩下作大石槽,以五管大竹续处,以麻缠之,漆涂之,随地高下,直入城中。又为一大石槽以受之,又以五管分引,散流城中,为小石槽以便汲者。不过用大竹万余竿,及二十里间,用葵茅苫盖,大约不过费数百千可成。”即在距离广州20公里的蒲涧山(今白云山)上的滴水岩下开凿石槽,承蓄山上流下的泉水,并用多管凿空的竹筒相连作为水管,顺着地势把山上干净的泉水导入城区。这项蒲涧山引水工程使广州成为中国最早实施自来水工程的城市,不仅解决了老百姓的饮水问题,而且因改善用水环境而使疫情得到了有效预防。

苏东坡虽身处流放之地,却在艰苦困顿的环境中自立自勉,不“以惠难流寇为戚”,而是以积极的心态和躬身实践的精神,把中医智慧带给当地百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苏东坡身上不仅有心系苍生的大儒担当,同时又具备以医惠民的情怀。他身体力行践行着“医者仁心”的精神,疗愈着岭南百姓的身心。(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陆金国   曾旭彤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国家机关举报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39健康网搜狐健康新浪健康网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