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养生

豆不同 功相异

时间:2023-05-15 15:57:29 作者:liujian 点击浏览:

  

豆类家族种类繁多,大部分人只知豆类是生活中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却不知它们还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从中医角度看,豆类多性平、有化湿补脾之功,对脾胃虚弱的人尤其适合,但根据种类不同,其作用也有所区别。让我们来看看豆类家族中的成员们都有什么“拿手好戏”吧。

赤小豆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归心、小肠经,功能利水消肿、解毒排脓,主要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肠痈腹痛,外用还可治疗痈肿疮毒。《本草纲目》记载:“赤小豆,小而色赤,心之谷也。其性下行,通乎小肠,能入阴分,治有形之病。故行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止吐,而治下痢肠澼,解酒病,除寒热痈肿,排脓散血,而通乳汁,下胞衣产难,皆病之有形者。”现代研究也证明赤小豆富含膳食纤维、钾、B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确有利水之效。

绿豆

绿豆味甘、性凉,有清热解毒、消暑利尿之功。《本草汇言》云:“(绿豆)清暑热,静烦热,润燥热,解毒热之药也。”《本草求真》记载:“第书所言能厚能润能和能资者,缘因毒邪内炽。凡脏腑经络皮肤脾胃,无一不受毒扰。服此性善解毒,故凡一切痈肿等症,无不用此奏效。”

现代研究发现,绿豆皮里面含有大量的抗氧化成分,如类黄酮、单宁等;还含有生物碱、豆固醇以及大量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临床可用于治疗暑热烦渴、疮疡肿毒、肠胃炎、咽喉炎、肾炎水肿等。

黑豆

中医认为,黑豆性平、味甘,归脾经、肾经,功能益精明目、养血祛风、利水、解毒。《本草纲目》这样记载黑豆的功效:“入肾功多,故能治水消胀下气,制风热而活血解毒。”古代除了内服黑豆,还有外用染黑发之妙法。《肘后备急方》记载一“染发须,白令黑方”,即将黑豆在醋中浸泡一两夜,加热煮烂,去渣后用小火浓缩的药液来涂发,可有“黑如漆色”的效果。

豌豆

豌豆味甘、性平,归脾、胃经,有和中下气、利小便、解疮毒的功效,可治霍乱转筋、脚气、痈肿。夏季湿气渐增,脾喜燥恶湿,最易受湿气影响,出现纳差、食后腹胀、人懒乏力等症,此时适当吃些豌豆可有养脾化湿之功。营养学研究发现,豌豆中含丰富的维生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等,对保护视神经、改善视力非常有益。

下面介绍两款美味豆类药膳。

①乌梅三豆饮

材料:乌梅10g,白糖30g,绿豆30g,赤小豆30g,黑豆30g,冰糖适量。

做法:赤小豆、黑豆、绿豆淘洗干净,与乌梅同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煮至软烂,放入冰糖煮化即可。

功效:消暑生津利水。

②豌豆肉末

材料:豌豆50g,猪肉、胡萝卜丁各100g,十三香、老抽、盐、姜末、蒜末、淀粉各适量。

做法:猪肉剁成肉末,加入十三香、老抽搅拌均匀腌制5分钟。起锅热油,爆香姜末、蒜末,倒入腌制好的肉末翻炒均匀,然后倒入胡萝卜丁、豌豆翻炒均匀,加入适量盐,然后倒入半碗水。汤汁收至少许时倒入水淀粉,翻炒均匀即可。

功效:健脾益气。(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徐尤佳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国家机关举报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39健康网搜狐健康新浪健康网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