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养生

冬季养生,腧穴调理养肾气

时间:2023-12-16 19:19:42 作者:liujian 点击浏览:

  


冬季三个月,包含立冬至大寒六个节气,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自然界呈现草木凋零、冰冻霜雪、万物闭藏的景象,人与自然界相应,体内阳气也要潜藏于内,所以冬季养生要养精蓄锐,做好闭藏,为来年春季的阳气生发做好准备。

冬季人体阳气闭藏后,机体新陈代谢相应较低,为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变化,就要依靠人体生命的原动力——先天之气(元气)来发挥作用。寒冬三月,肾气充足,脏腑功能正常,人体可适应自然界寒冷的变化,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转输的部位,通过腧穴调理,可有效养藏人体肾气。

肾气与冬季养生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先天之精,是人体生命之本原,又称为封藏之本。肾精化肾气,肾气分阴阳,肾阴为一身阴气之源,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肾阴与肾阳对立统一,协调共济,是人体脏腑阴阳的根本,对脏腑气化具有促进和调节作用,故又将肾称为“五脏阴阳之本”。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互络属于肾与膀胱,相为表里。肾在五行属水,为阴中之阴,与自然界冬气相通应。

寒为冬季的主气,寒气为自然界正常的寒冷,若寒冷太过,或人不能正确防御保暖,寒气伤人致病则为寒邪。冬季寒冷,人体伤于寒者为多,故冬季多寒病。寒邪致病具有以下特点: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外寒侵袭肌表,卫阳被遏,出现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等症状;寒邪直中肠胃,脾阳受损,出现脘腹冷痛、腹泻等症状;心肾阳虚,寒邪直中少阴二经,出现手脚怕冷、恶寒蜷卧、小便清长等症状。寒性凝滞,易使气血津液凝结、经脉阻滞,头身肢体关节出现疼痛,故有“寒性凝滞而主痛”。寒性收引,可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

人体肾阳不足,脏腑形体官窍无法得到温煦,各种生理活动难以正常发挥,机体的新陈代谢减缓,产热不足,精神不振,就会发为虚寒性病症。冬季天气严寒,水气当旺,若人体平素阳虚,或久病阳虚,就会在冬季发病,若患阳虚性慢性疾病如肺病、心脏病、胃肠病、骨关节病等,也会容易在冬季复发。冬季养生,通过按揉、艾灸肾俞、命门、腰阳关、关元、涌泉等腧穴,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增强人体御寒能力,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延缓衰老。

腧穴调理

肾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俞为肾的背俞穴,是肾气输注于腰部的腧穴,《针灸大成》论述该穴主治“虚劳羸瘦、耳聋肾虚、水脏久冷”,可见该穴不仅能治疗肾的疾病,也可治疗与肾有关的耳鸣、耳聋、阳痿及骨病等。五脏属阴,背俞穴是脏腑精气输注于膀胱经的腧穴,在后背,属阳,所以五脏疾患选取背俞穴治疗,符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阴病治阳”的理论。

命门穴:督脉腧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命,指生命;门,指门户。该穴位居两肾俞之间,当肾间动气处,为人体元气之根本,生命之门户,故名。从穴名、穴处可知该穴具有温益肾阳、培元固本的作用,是人体重要的壮阳、补阳腧穴。

腰阳关穴:督脉腧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简便取穴为两髂嵴最高点连线的中点下方凹陷处。督脉为“阳脉之海”,督领全身阳气,统率诸阳经的作用,该穴为阳气之关要处,故而得名腰阳关。该穴具有祛寒除湿、舒筋活络的功效,对肾阳虚衰引起的诸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上述三穴,皆位于腰部,位置相近,“腰者,肾之府”,按揉刺激三穴,可采取指柔,亦可用双拳置于三穴处,同时进行按揉,有酸胀为宜。

关元穴:任脉腧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任脉为“阴脉之海”,诸阴经均直接或间接交会于任脉,因“主胞胎”,天癸即为肾精,故又称为“生养之本”。该穴名为关元,意为人体元阴元阳关藏之处,具有培补元气、温阳固脱的作用。关元别名丹田,是历代养生家皆重视的保健、强壮腧穴,日常按揉该穴,可有效调补肾气,改善虚损羸弱。

涌泉穴:足少阴肾经腧穴,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该穴位居足心而居一身之下,作为肾经起穴,喻指肾经经气初出如泉水一般自足心涌出,故有益肾滋阴的功效,也是临床穴位贴敷常用腧穴。冬季可在泡脚同时,按揉涌泉穴,使足心发热为宜,既可改善脚部血液循环,驱除寒冷,促进代谢,又可补肾气、益肾阴。

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腧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该穴具有和胃健脾、升降气机的功效,同时有强壮作用,是古今医家推崇的第一保健要穴。脾胃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二者相互滋生,相互促进,脾胃健运,气血生化充足,肾气、肾阴和肾阳方能健旺。故冬季按揉调理足三里,发挥后天补充培育先天之功,改善肾气虚衰带来的各类病症。

做好冬季养生,在坚持“防寒、收藏、润燥、滋阴”的养生理念上,通过按揉调理上述腧穴,如有条件者,亦可结合个人体质,加用艾灸,从而更好达到养肾防寒、补肾扶阳、通经活络、养生保健的作用。(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曹方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国家机关举报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39健康网搜狐健康新浪健康网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