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养生

李敬孝:“三锦囊”助力精力充沛

时间:2024-01-07 13:03:55 作者:liujian 点击浏览:

  


今年已78岁高龄的李敬孝,依旧工作在临床一线,行医不辍,坚守诊疗,服务百姓;数十年如一日保持传统中医教学方式,临床带教授徒,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年轻有为、学业精湛的中医后生;热衷于公益事业,不仅定期为百姓普及中医药知识,还积极参与义诊活动,有时甚至废寝忘食……在如此充实的日常工作安排下,李敬孝依旧步履坚定、精神矍铄、声若洪钟,令身边人羡慕不已。

李敬孝之所以能在耄耋之年依旧保持精力充沛,离不开他养生的三个“锦囊秘诀”。

锦囊一:方法得当且如一

李敬孝认为,养生要树立正确的态度,也要选择适合自身的方式方法,并且坚持不懈,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五禽戏是李敬孝坚持数十年的晨练项目。

相传五禽戏是由东汉名医华佗效仿虎、鹿、熊、猿、鸟5种动物的活动特点而创制的体操健身运动,对躯体及五脏都有良好的锻炼效果。《三国志·魏书·华佗传》记载了华佗对学生吴普说的一段话:“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长寿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五禽戏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活动筋骨、滑利关节等作用,能扶正祛邪,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选定锻炼方法后要坚持训练,不要 “朝秦暮楚”。李敬孝解释说,每种功法都有其独特规律,专一训练能强化生命运动的节律,提高生命运动的有序化程度;如果多种功法同时进行,则初学者会对其理解不深,且各法间会互有干扰,影响生命活动的有序化,起不到保健作用。

锦囊二:恬淡虚无贯始终

在生命历程中,人的寿夭与疾患会受到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而我们用何种心态面对,至关重要。李敬孝常告诫自己,凡事都应保持恬淡虚无的心态。

“恬淡虚无”出自《素问·上古天真论》:“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恬”为心理上的一种自我疗愈能力。李敬孝认为,在自然界中,动物受伤后会本能地舔舐自己伤口,“舔”字由“舌”与“添”的右半部分组成,可以引申为动物自我疗愈生理上的伤害的一种方法。同样道理,“恬”由“竖心旁”与“舌”组成,反映了人能自我疗愈心理伤害的能力。

“淡”比“恬”的境界要高一级。“淡” 由左边“三点水”与右边“两个火”组成,能反映水火平衡的一种状态。“塞翁失马”故事中老翁的心态即如此。

“虚”较“淡”的境界要更高一级。虚的境界是指人用完全置身世外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

“无”是古人修行的最高境界。“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素问·上古天真论》),即为道家对“无”境界的诠释,也是古人逍遥自在的养生境界。

恬淡虚无,为生活淡泊质朴、心境平和宁静,外不受物欲之诱惑、内不存情虑之激扰,达到物我两忘的人生境界。这是我们应当追求的理想心态。它是道家尊奉的养生根本途径, 后被道教养生学说所袭用。李敬孝常言:“我们要想让自己快乐健康、平和顺遂,达观的心态至关重要。”

锦囊三养生规律须记牢

中医养生要逐步生活化、规律化,即积极主动地把养生方法融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我们日常的作、息、坐、卧、衣、食、住、行等, 均需符合人体生理特点、自然与社会规律,如此才能为我们的工作、学习与健康带来更多益处。李敬孝年轻时,曾因临床工作繁忙,睡眠、饮食均不应时,导致患上了脾胃疾病。后来,他遵循《黄帝内经》养生之法,生活规律,饮食健康,心静体动,坚持至今,仍保持着耳聪目明、步履轻健的状态。

李敬孝还将他的养生心得体会总结为朗朗上口的“少”“多”“常”六字诀,以便大家了解与掌握。

少盐、多茶、发常梳;少糖、多糙、耳常揉;

少油、多纤、肛常提;少食、多餐、齿常嚼;

少思、多眠、目常运;少卧、多行、胆常扣。

六字诀解释如下: 随着年岁增长,中老年人的基础代谢率逐渐降低,平时饮食应尽量控制含有盐分、 糖分及油腻食物的摄入,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等食物,少食多餐,少卧多行,这样既可以控制血脂、血糖指标,又可以提高人体新陈代谢率。此外,还要少思多眠,保持恬淡虚无,如清代诗人袁枚的《喜老》言:“一起百事生,一眠万事了。眠起即轮回,无喜亦无恼。何物是真吾?身在即为宝。”疾病的产生与经络堵塞、气血不通息息相关,因此平时还需增加疏通经络的运动,如梳头、揉耳、提肛、叩齿、转目、扣胆经等。上述运动能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恢复神经机能的敏感性,对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至关重要。同时,上述运动不受时间、环境等条件的限制,简便、易操作,是名副其实的“平民”养生方法,只要持之以恒地进行锻炼,定能有助于身轻体健、延年益寿。(本文摘自《中医健康养生》2023年12月刊)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国家机关举报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39健康网搜狐健康新浪健康网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