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养生

记忆力减退与定志小丸

时间:2024-04-05 16:14:47 作者:liujian 点击浏览:

  

记忆力减退是脑功能减退的重要表现,可由良性老年性遗忘或由多种疾病导致,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发病率逐年增高。中医古籍中无记忆力减退病名的记载,《黄帝内经》称之为“善忘”“喜忘”,王叔和在《脉经》中称之为“健忘”,云“左手关后尺中阴实者,肾实也,苦恍惚,健忘,目视䀮䀮,耳聋怅怅,善鸣。刺足少阴经,治阴”,又云“关上脉微浮,积热在胃中,呕吐蛔虫,心健忘”。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谓之“多忘”,称“多忘者,心虚也”。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称之为“好忘”,并创定志小丸,为本病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记忆力减退的早期表现

如果出现几个小时甚至数分钟前发生的事想不起来(如想不起刚吃过什么菜、刚说过的话记不起来),经常找不到东西,不知道现在的年月日,甚至忘记了家庭住址、手机号码、银行卡密码及家人生日等症状,就应该引起注意了。

记忆力减退的原因

造成记忆力减退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会影响记忆力,年龄增长、身患疾病会导致记忆力减退,用脑过度、疲劳等都可影响记忆力。

中医认为,记忆力减退和五脏都有关系。心和记忆力相关,如《灵枢·本神》曰:“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井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这就明确指出了记忆相关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与心有关,历代医家大都认同记忆力减退和心有关系。

肾虚致记忆力减退在《黄帝内经》中也有论述,《灵枢·本神》云:“肾藏精,精舍志”,提示记忆与肾有关。后世很多医家从肾着手治疗记忆力减退,临床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脾与记忆力减退也有密切关系。脾主思,过思伤脾,脾主导着人的意识、思维活动,与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关系非常密切。

肝与记忆力减退关系密切,《素问·调经论》曰:“气血以并,阴阳相倾,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离居,一实一虚。血并于阴,气并于阳,故为惊狂。血并于阳,气并于阴,乃为炅中。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心烦惋善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善忘。”指出了记忆力减退的基本病机是血并于下,气并于上。

肺与记忆力减退也有密切关系。《灵枢·大惑论》云:“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虚则营卫留于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也。”说明了记忆力减退与肺的关联。

定志小丸有良效

定志小丸来源于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风虚惊悸第六》,为养心安神方,由茯苓、人参各三两、石菖蒲、远志各二两组成。其中人参益心气、养心神为君;茯苓宁心安神、健脾利湿,亦助人参养心气、宁心神;石菖蒲开窍醒神、宁心益志、化湿和胃;远志安神益智、祛痰开窍,配合石菖蒲开窍宁神益志。诸药合用,共奏补益心气、开窍醒神、安神定志之功。

原书载,此方主治“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善忘,朝瘥暮剧,暮瘥朝发狂眩者”。此症状类似于现代抑郁症症状。故现代临床中,定志小丸是用于抑郁、失眠、健忘、阿尔茨海默症等相关疾病的常用方剂。

定志小丸是历代医家补虚安神、开心益智的基本方,收载于许多重要方书。在历史沿革中,还出现了与定志小丸药物组成相同,但配伍剂量不同,方名也改变的现象,比如开心散。明代王绍隆《医灯续焰》记载,开心散由石菖蒲一两、白茯苓二两、远志二钱半、人参二钱半组成。后世医家主要将其用于治疗心气不足、神志不宁、健忘失眠、心怯怔忡等证。

针刺治疗效果好

除了药物外,针刺治疗记忆力减退也是不错的选择。《灵枢·本神》曰:“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即针刺疗法,以治神为首要。而记忆力的正常与神密切相关,故针刺治疗记忆力减退独有优势,并且无毒副作用。临床中,四神聪、百会、三阴交、内关、印堂、头维、风池、列缺、天柱等穴都能用于改善记忆力。

日常调理小招

日常生活中,多吃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可以改善记忆,含有丰富维生素、矿物质的蔬菜水果是很好的选择。另外,可多吃黑色的食物,如黑枣、黑木耳、紫菜、黑麦、黑米、黑芝麻等。多参加娱乐活动,如读书、跳舞、填字游戏、演奏乐器、学外语、玩纸牌等,都能改善大脑功能,缓解记忆力减退。此外,运动健身、保持心情愉悦,也能防止记忆力衰退。(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赵雪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国家机关举报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39健康网搜狐健康新浪健康网易健康